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4年 > 第4期 > 会议报道

坚持年度环境报告制度 以法之盾守护美丽北京——听取市政府关于本市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扬尘治理专项行动的报告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王晓敏

  “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提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生态文明保护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监督”。

  2024年3月28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有一项议程备受关注——听取本市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扬尘治理专项行动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蓝天净土,自2016年起连续9年听取审议年度环境报告,这已经成为一项法定例行开展的监督工作。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是首都人民关心关注的身边事,更是关系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事。北京市交出的是一份“明媚”的环保成绩单:2023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区域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新进展、取得新成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实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分别为61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和3微克/立方米,均持续稳定达标。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密云水库等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达到国家标准;37个国家考核断面中优良水体断面占75.7%,消除劣Ⅴ类断面。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广大市民的直观感受一年一提升。同时报告也指出,要清醒认识到,对标新形势、新挑战,面对新任务、新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北京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坚持首善标准,持续加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美丽北京。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2023年,北京市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成色”更足。报告指出,本市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持续保持省级最优。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印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再生能源替代等26个专项方案。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并已正式启动,北京在全国81个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中成绩排名第一。制定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实施方案,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超过14%。坚定有序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112家,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聚焦绿色低碳,着力推动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有些委员认为,要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保持首都绿色能源发展优势方面,制定一些推动措施。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例,为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法治保障。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有些委员建议,要加大力度推广新能源车,推进存量机动车“油换电”“油换氢”;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和公交运营服务,提高与慢行系统接驳水平,鼓励市民更多参与绿色低碳出行。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报告指出,北京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挥发性有机物(VOCs),围绕汽修园区、重型车(机械)等开展专项行动,完成3.09万户农村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和25台燃油锅炉清洁化、490余蒸吨燃气锅炉深度治理等改造。打好碧水保卫战,发布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怀柔区雁栖湖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严格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有效防控建设用地风险。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2023年3月1日起,《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实施,对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等全过程节水进行了规范。今年环境报告的审议过程中,节水型社会建设受到了重点关注。有些委员建议,要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城市中水综合利用。做好水体水质监测,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噪声污染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重点。审议中,围绕防治噪声污染,有些委员建议,要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工作,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社会等领域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推动实现噪声污染防治系统化、长效化。

  专篇聚焦扬尘治理专项行动

  进入春季,沙尘天气多发,今年北京市受外来沙尘天气影响,已经发生了3次较强沙尘天气影响空气质量过程。扬尘是北京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治理成效直接关系着首都市民的蓝天幸福感、获得感。今年的环境报告聚焦扬尘治理专项行动,专篇报告了相关工作进展。深入开展扬尘百日攻坚专项治理,推动以“绣花”功夫压实扬尘精细化管控责任。对平原地区街道(乡镇)道路和施工工地(场站)开展道路尘负荷监测,对扬尘问题进行促进快查快改。强化扬尘视频监管平台使用,做好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开展扬尘专项督查,提高绿色施工水平。2023年,全市降尘量为3.6吨/平方公里·月,较2019年下降37.9%。

  目前,大气污染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些委员建议深化“一微克”“零点一微克”行动,聚焦重点季节重点月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强化施工、道路、裸地扬尘“三尘共治”,全力推进扬尘专项治理。有些委员提出,要加强在用车排放检测,严格查处超标排放的货运车辆,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违法行为。

  多方参与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报告指出,北京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野鸭湖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北京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西部生态屏障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山水工程。制定花园城市指导意见,建成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22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0处,实现新增城市绿地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4.9%。

  围绕书写好美丽中国的北京答卷,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有些委员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保护的合力,促进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有些代表提出,要提高无界公园的管理水平,维护好公园共治、共管、共享的游园环境。部分委员提出,要落实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在年度环境报告中补充法院和检察院调查处理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工作情况,为营造高品质生态环境提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