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4年 > 第2期 > 特别报道

巩固完善“靶向施策”立法专题调研模式 高质量推动建筑绿色发展立法工作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张力兵

  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党组领导下,城建环保委员会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在城市更新、建筑绿色发展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社会关注度高的重要立法中,积极探索实践“靶向施策”立法专题调研模式,不断提升立法质效,推动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制约立法质效的主要因素

  在城建环保领域立法,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立法实践中,制约立法质效的主要因素一般表现为八个方面:一是在法规起草阶段问题暴露还不够全面和充分,进入审议阶段可能还会产生一些重大意见分歧;二是对专业领域问题研究还有待深入,对问题成因的判断还不够精准;三是制度设计相对宏观,难以有效对症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委员代表意见采纳率还有提升空间,与起草部门的互动还不够密切;五是部分参与起草的工作人员专业领域知识确有不足,缺乏行业前沿信息和实践经验;六是征集委员代表意见的方式不够完善,随机式征询意见较多,研究问题较浅,较难全面深入系统了解相关领域代表对症研究后的专业意见;七是对于法规针对的社会现象发展变化以及群众需求的跟进还不够深入,对法规实施后的信息反馈缺少足够的一手数据和案例支撑;八是委员代表在立法中的履职体验和感受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等等。

  为了积极应对、减少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我们总结城市更新立法专题调研经验做法,在2023年的建筑绿色发展立法工作中,继续探索实践了“靶向施策”立法专题调研模式,从条例起草环节开始,就以立项论证阶段梳理出的重点问题为靶向,以城建环保委委员和专业领域代表为主体,蹲下身子搞调研,静下心来研究破题的对策和建议,丰富立法制度设计,提升立法质效。

  具体做法

  为了做好建筑绿色发展立法专题调研,我们认真把握立法格局中“人大主导”的内涵,主要采取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做法:

  梳理问题,明确“靶向”。我们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就条例立项论证阶段发现的重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了13个方面、54条问题清单,并将其划分为开发建设、规划设计等6类专题,明确了立法调研的“靶向”。

  制定方案,统一思想。我们将此次立法专题调研与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有机结合,研究制定了详细的调研工作方案,并主动征求委员代表、政府相关部门意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组建小组,服务保障。邀请24位委员代表组成6个专题调研小组,每个小组由1位委员与3位代表组成,各小组由委员牵头在专题范围内自主开展调研;同时委托昌平区人大常委会就农村地区建筑绿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为每组配备一名联络员,做好调研点位联系、座谈组织协调等服务保障工作,市住建委、市司法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全程提供支撑服务。

  加强引导,把握方向。我们整理了涵盖32个建筑项目的调研参考点位清单,编印了建筑绿色发展政策文件汇编,为各专题组提供参考;结合最新政策导向和本市发展实际,为各专题组提供重点调研提纲,积极引导调研方向。

  认真组织,扎实推进。专门召开启动会动员部署,对各专题组提出“开好一次碰头会、制定一个计划方案、写好一个调研报告、做好一次交流互动”的工作要求。各专题组充分发挥委员代表的专业特长和单位资源,开展定向调研和联组调研,积极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各方呼声,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根据统计,6个专题组共开展调研座谈29次,参与代表近80人次,每位委员代表平均参与调研活动5次,部分委员达到9次。比如,连续两年牵头参与立法专题调研的秦红岭委员表示,作为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参与专题调研,更能发挥“专”的优势,提出更为成熟、精准的立法建议,同时还可以将这种“智库”和“外脑”作用延伸到后续监督工作之中。金焱委员表示,作为绿色建筑行业工作者参与立法专题调研,可以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破解问题上更好发挥专业支撑作用,推动立法质效提升,使条例真正好用、管用、实用。

  撰写报告,结题交流。由各专题组充分发挥牵头委员所在单位的作用,自主撰写调研报告,提出立法对策建议,最终形成7份共计15万余字的专题调研报告,提出95条立法建议。我们专门召开结题交流会,由各组对调研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借鉴,极大增强了各位委员代表的履职感受。最后将完善后的调研报告汇编成册,并编发7期《人大信息》专刊。

  同频共振,转化提升。我们将立法专题调研与法规起草一体组织、同步推进,对于专题调研形成的95条立法对策建议,由草案起草单位的跟组人员第一时间反馈至起草部门,通过同步跟进、同步反馈、同步论证、同步修改,有87条对策建议在草案中得到吸收体现,实现了从代表建议到立法决策的同步转化。比如,田春艳代表提出的加强建筑行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建议,路林代表提出的加强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监管等建议,刘婵代表提出的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建议,李仁星代表提出的分类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等建议在草案起草过程中均被及时采纳,并成为条例的特色条款。

  协同配套,统筹推进。我们在开展立法专题调研的同时,充分运用调研成果,会同政府部门提前研究配套制度体系,不仅梳理出今后需出台的政府配套文件,还推动有关措施与法规联动起草、联动出台、联动实施。如在建筑绿色发展立法的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陆续同步研究出台了建筑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公共建筑能效评估办法工作方案等6项配套文件。

  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两年“靶向施策”立法专题调研模式的探索实践,我们认识到,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明确,委员代表作用发挥更加充分,立法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具体讲就是发挥了八个方面的功能作用,即:一是城建环保领域立法监督工作中突出问题的搜集功能,二是聚焦解决立法监督中存在问题靶向施策的研究功能,三是城建环保行业各方主体意见的汇集功能,四是增强专委会委员经常性联系的纽带功能,五是委员代表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促进功能,六是贯通立法监督全过程的宣法普法功能,七是检查法规实效的监督评估功能,八是提升专委会委员和专业代表小组履职体验和感受的拓展功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关于“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其他委室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今年供热用热、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等立法工作中,继续完善固化“靶向施策”专题调研模式经验做法,持续拓展委员代表广泛参与人大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立法监督工作质效,助力城建环保领域人大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