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玉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通州区人大常委会于2023年8月起在全区开展“千名代表问政问需”活动,通过组织区和乡镇人大代表“问政”基层治理热点堵点难点、“问需”市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进一步密切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立足人大代表特点优势,明确“谁来问、怎样问、怎样办”
“谁来问、问什么”。320名区人大代表、855名乡镇人大代表作为“问政问需”主体,全区22个代表之家、389个代表联络站作为活动主阵地。“问政问需”的内容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其中,“问政”是代表围绕重大政策实施、重要任务推进、民生实事落实等事项,对区和乡镇两级政府工作开展询问,重点在政令是否落实、政策是否科学、政绩是否到位、政风是否清廉;“问需”是代表围绕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汇民智。
“怎样问、怎样评”。在“问需”环节,区人大常委会街工委、乡镇人大、代表小组组织区和乡镇人大代表采取“回家进站”、走访选民等方式,深入听取辖区内各方面意见建议,整理汇总问题;在“问政”环节,区人大常委会街工委、乡镇人大主席团就“问需”环节中反映的典型和共性问题,组织代表当面听取政府及其部门的汇报并开展询问,被询问部门当面回应并就整改落实作出承诺。
为确保“问政问需”方向不偏、焦点不散,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9条标准:有没有突出党委领导,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主线来开展工作;有没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有没有做到区、乡镇两级人大全面覆盖;有没有建立健全“问政问需”制度机制和运行程序;有没有在“问需”环节形成可量化的需求清单;有没有在“问政”环节形成见实效、可考核的整改成果;有没有切实做到积极、广泛、深入地联系人民群众;有没有与人大常委会工作、各专委会工作有机融合起来,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有没有同人大常委会日常监督工作相融合,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怎么办、谁来办”。坚持“党委统、群众问、代表提、人大督、政府办、群众评”。着眼做好“后半篇文章”,区人大常委会专题研究“问政问需”活动收集的意见建议,对涉及区级层面的转交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办理。将其中制约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纳入年度监督计划作为议题开展监督;区人大各专委会分别就对口问题开展跟踪监督;引导代表就有关问题在区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建议并推动解决;推动部分意见建议纳入区和乡镇两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加强组织保障、完善机制程序
强化党的领导,以上率下引领推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乡镇人大主席团提前就活动安排提请区委常委会、镇党委会研究决定,就活动中的重要事项及时请示报告。区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并提出明确要求,16名担任代表职务的区领导带头到所在选区参加活动,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所有乡镇党委和街道党工委都召开会议研究具体方案,引领带动区和乡镇两级代表全员参与深度融入。
紧扣中心大局,突出重点精准切入。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牵引,落实区委“三大三强”活动要求,将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作为活动主题,着眼代表真问能问善问确定“问需”内容和方式,把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作为掌握“问政”角度尺度力度的重要原则,把意见建议梳理汇总形成城市规划建设、教育科技卫生健康、农业农村园林水务、民政劳保体育消防、法治建设、接诉即办、财政经济、党建引领8大类,从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层面推动解决。
完善机制程序,带动人大工作提升质效。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千名代表问政问需”指导意见,以规范化制度化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专题培训机制,引导代表有准备地“问需”、有针对性地“问政”。建立闭环工作机制,实行“收集、分析、提交、办理、监督、评价、反馈”七步工作法,细化责任督促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治理中更好发挥优势和效能
“问需”实现“三个前所未有”。累计有区人大代表491人次、乡镇人大代表1406人次参加,联系单位191个、基层选民和群众26970人,参与规模之大前所未有;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156件,其中涉及区级层面的495件、涉及街乡层面的1661件,意见建议数量之多前所未有;群众反映的8大类问题涉及面广事多,广泛性、复杂性前所未有。
“问政”贯穿“准、实、效”。代表和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大多都有具体内容、涉及具体部门;政府部门不回避问题矛盾,能解决的立行立改、短期内确有困难的说明计划和整改方案;当面问答的方式提高了党和政府回应民意的效率。
人大工作整体实效进一步提升。区和乡镇两级人大联动,人大代表政治荣誉感和履职责任感得到增强,基层人大的“存在感”“影响力”显著提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比如,龙旺庄小区设施老化供暖长期不达标,建设单位无力改造又不愿退出、无企业愿意接盘,区人大代表和主责部门现场“问政”,供热单位承诺先维修保达标、再接盘收购,推动问题解决。再如,通瑞佳苑西社区楼顶漏雨、公维基金动用难,经“问政”后,所在街道主动协调维修楼房28栋,先保居民生活再解决资金问题,受到万余居民群众点赞。
“千名代表问政问需”是创新人大工作方式的重要载体,是服务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通州区人大应有贡献。
(作者系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