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4年 > 第2期 > 特别报道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张树华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新时代中国的最新概括和鲜明表达。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理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更好把握实现路径。

  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民主观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变局中重新审视民主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崭新概括,是一种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民主新形态新实践。

  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民主法治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例如,我们在学习研究中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人民民主、人大工作等做出了非常深刻的阐述和具有前瞻性的思考。

  其中,《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指出:“什么是民主?不能笼统地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我个人理解,应该是人民利益的一种法制化的体现,而不是某一个阶层、某些人的随意性,也不是满足任何一些人、任何一个阶层提出的任何一个要求。极端化地去要求别人或者要求国家,其实就是只要求别人对自己民主,而自己则可以不受任何的约束,对别人和国家不负任何的责任,这行得通吗?!”“民主本身不能是绝对化的,它要有一定的约束。同时民主的要求也是有阶段性的,不能超前化。我们现在对民主素质的培养、民主管理的训练,也有一个阶段性。”“我们提任何问题都不要离开它的前提,不要离开一定背景,不要离开一定的条件。”“没有安定团结,一切都谈不上!因此,民主的问题要在法制的轨道上加以解决。”

  学习、研究、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建设、民主、法治等一系列问题的论述结合起来,要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习和领会。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要讲清楚党内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些重大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逻辑关系。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民主这个概念体现的是“制度性的逻辑”,人民民主这个概念体现的是“政治性的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概念体现的是“实践性的逻辑”。有的学者则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蕴涵的政治逻辑、现实逻辑及话语指向。

  人民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起点和政治本色

  有的学者更注重从“全”“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等角度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我们认为,还是要重视人民至上、人民性的本源。人民性才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起点和政治底色。

  坚持人民至上,践行新时代的人民观,走好群众路线,这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起点和实践方向。这样就把党的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结合起来了,就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走好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了,就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党中央倡导的大兴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至上、走好群众路线、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等,都有一系列深刻的论述。对此我们要深入领会和研究,牢固树立起新时代的人民观。

  坚持正确的民主观、总结好中国式民主比较优势和鲜明特征

  民主是历史的、发展的、具体的,也是成长的、多样的,各个国家在追求现代化、实现民主的道路探索中,理应具有自主性、对话性、创新性。

  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式民主超越西式自由民主“一元论”、西式民主“普世论”,反对任何以“民主”名义拉帮结伙、分裂世界、妄图重演“冷战”的政治图谋。中国全新的民主观和民主路,汇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中国政治文明光彩。

  我们认为,中国的民主是共商性、共识性、团结性民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必须坚持正确的民主观,才能有效应对西方民主战、人权牌。

  要坚持系统性思维、更好地发挥制度效能

  3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就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发挥人大作用,把闽东的事业推向前进》一文指出,必须继续提高对人大工作的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战争年代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现在需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一制度,而不是对制度本身有任何的怀疑和削弱。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在政治体制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各级干部、党员都要正确认识我们的国家制度、国体与政体,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政权机关领导的高度,维护、尊重和支持人大工作,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对人大性质、地位、职权、作用的宣传。一些人的顺口溜如“大牌子、空架子、老头子”以及“三级机关、橡皮图章”等,说明他们对人大的认识还是片面、模糊的。宣传人大成就,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全社会对人大的认识,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继续作出艰苦努力。

  我们的人民民主是一个完整有机的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把握好时、度、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我们认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应当抓住两个关键点和着力点。

  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大代表针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并由有关机关、部门、组织负责办理并及时回复,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代表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的一条重要途径。

  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在河北正定召开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会后全国人大有关工作机构集合学界研究力量,对代表提出的8314件建议及办理情况等做了全面分析和评估。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来自人民群众,带来的建议批评意见,是发扬民主,聚民意、汇民智、解民忧的一个重要民主渠道。做好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也切实可行的。

  注重发挥好人大监督职能。让人民来监督,是中国式民主的一个鲜明特质。在密切“两个联系”、发挥好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好人大的监督职能,非常必要也十分重要。

  与党内监督、国家监察等相比,人大监督“刚”“柔”相济,集政治监督、法律监督和人民监督于一体,更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巨大优势。在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过程中,以人大监督带动行政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与党内监督、国家监察等形成全面有效的监督体系——既管人,又管事;既调查质询,又督促作风;既监督政府工作,又督促政策落实;既贯彻中央意志,又反映人民意愿。

  人大监督具有层次高、范围广、效率高等特点,是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效武器,是改善政风、作风的有效法宝,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因此,今后应更好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作用,按照“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要求,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督促政府部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惠民生。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将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相融合,将民主和集中相结合,实现民主形式的多样态与国家治理的高效能相统一的高质量民主。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我们不仅要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更要在完善制度安排、加强基层实践上下功夫,推动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人民至上,注重民主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

  人大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要认真思考民主获得感、民主成本、民主效能等概念,深入思考民主形式与政治效能、民主成色与民主质量问题。民主质量,是国内外政治学界都很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们深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该着力推进的一个重要方面。

  准确把握国内外时局变化,形成践行民主精神、发扬民主的大环境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发扬民主精神,要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结合起来。

  民主假与真,关键看民心;民主好不好,民生很重要。我们要更好地听民声、聚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惠民生,形成践行民主精神、发扬民主的大环境。

  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中思考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治理、民主与团结、民主与集中、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等议题,处理好国家治理与民主议题的辩证关系。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破除对西式民主的迷信,冲破西式政治叙事和逻辑框架的束缚,正当其时。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丰富民主形式、创新民主实践,总结中国民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经验,提炼中国的民主观和政治价值理念,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政治文明必将为人类文明的“百花园”增光添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