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国梁
“您两位出去玩啊?”
“是啊,今天天气好。”
“可不是。对了,您约上骨科大夫了吗?腿疼可不能忍着。”
“约好了,裴大姐您还替我记着呢。”
当我们走进古月佳园小区,迎面遇上的,是“裴大姐”在和两位准备骑车出行的居民话家常。这位“裴大姐”,就是古月佳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也是通州区人大代表裴爱辉。几句简短的问候,让我们感受到了“裴大姐”与居民之间的热络。
2021年,裴爱辉来到古月佳园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三年半以来,她密切关注居民身边事,和大家伙越来越熟悉,成为了居民口里的“裴大姐”和大家伙公认的“主心骨”“顶梁柱”。现在,遇到问题大家都愿意找“裴大姐”。
长期工作在社区一线,裴爱辉练就了一身善于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好功夫、好本领。拿起基层治理的“绣花针”,裴爱辉不仅是为大家解决麻烦事的好大姐,更是积极主动为民代言、把代表作用体现到基层治理中的“贴心人”。
“小车棚”背后的“问政问需”大工程:立足需求、多元参与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过去,只要一下雨,古月佳园的小区居民可就“犯了愁”:楼下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是否会短路?停放在楼道里不安全,可放在外面,即便是披上了车披,大风一来车披是不是又被吹跑?居民的这些烦心事裴爱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在了行动上。她积极联系潞源街道,争取了“小微工程”。在街道的支持下,各部门协调配合,搭建了十几组电动自行车棚,能容纳近千辆电动自行车,还安装上近400个充电桩,实现片区全覆盖。这些为电动自行车盖起的“新家”,解决了居民停放车辆“老大难”的问题,让不少居民提起来都连连称赞。
加装车棚是裴爱辉在“问政问需”行动中的一个缩影。自2023年8月起,通州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千名代表问政问需”活动,组织代表们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更好地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在参与“问政问需”过程中,裴爱辉把人大代表的身份和本职工作进行了有益结合。
和居民的“双向奔赴”是裴爱辉用好“绣花针”、把代表作用发挥到基层治理中的“牵引线”。社区连着千家万户,矛盾纠纷很难避免,如果不及时化解,就有可能“小事变大事”。矛盾背后,是居民的需求。在将本职工作和人大代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过程中,裴爱辉努力实现“未诉先办”。
“我是社区书记,更是人大代表,和居民做朋友,了解居民急难愁盼是我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裴爱辉说。面对社区存在的各种问题,她积极组织,在代表之家召开居民议事协调会议,叫大家一起过来“唠唠嗑”,面对面讨论推动问题解决。
居民的衣服乱搭乱挂,通过议事协商,社区牵头统一安装了晾衣杆;居民对社区西小门关闭时间点有意见,在大家的讨论下,招募了学生家长志愿者担当“小区卫士”,修改了开关门的时间,方便家长接送学生,更保障了社区安全。“议事协商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身份,更得尊重居民的‘自主决定权’。大家伙自己决定,从事情解决的过程中找到了获得感,代表家站也真正成为大家伙信得过的‘家’和用得好的‘连心桥’。”裴爱辉说。为准确解决居民诉求,她还引导社工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第一时间响应,随时关注居民诉求,微信群里的任何“牢骚”,她都立即安抚,及时部署,让居民安心、放心,更逐渐与居民建立了“情感纽带”。
这些群众家门口的“民生小事”,在一点一滴中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一个个“小需求”解决的过程中,民生“大工程”有了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谈起这些“小事”的落地,裴爱辉想到的是“以后”,她说:“我要更关注群众所需,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更好地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
既是“大家长”,也是“钢铁战士”:冲在一线、为民奉献坚守人大代表情怀
古月佳园因建成时间较早,周边施工项目复杂,时常会出现房屋漏水、电梯故障、停水等居民的“愁心事”。很多事情处理起来较为棘手,裴爱辉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主动做、向前站,用情怀书写了履职担当。
深夜一场暴雨来袭,小区顶楼漏水,雨水从房屋缝隙中不断渗进家里,这让顶楼的住户情绪非常激动。凌晨一点钟,裴爱辉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入户安抚,抓紧时间修缮围堵漏水点位。这边漏雨问题还没结束,小区电梯发生故障,她又急忙在微信群里紧急调度,赶到现场处理。雨夜的忙碌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因为高强度工作和说话太多,她嗓音沙哑,几近失声。
怎么让居民更舒心呢?围绕居民想要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裴爱辉协调组织了社区居民健步走、趣味运动会、未成年人亲子读书等,又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了手送春联、做元宵、猜灯谜、插花、美食DIY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些生活里的“趣事”,提高了居民们的生活幸福感,更增强了大家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也让“裴大姐”这个“大家长”几年如一日的贴心工作受到大家认可。
“有事儿就找裴大姐”,这是居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很多居民并不知道“裴爱辉”这个名字,但没有人不认识“裴大姐”。“裴大姐是我们古月佳园的‘大家长’,什么事都找她,什么困难她都能尽力给解决,她给我们老百姓做起事儿来,是个‘钢铁战士’!”社区居民李女士竖起大拇指笑着说。
既是“贴心人”更是“代言人”:主动作为、创新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20年的社区工作、10年的社区党支部书记经历,练就了裴爱辉跟群众面对面打成一片的能力;8年的代表履职,让她在推动多项治理活动开展的同时,更及时当好群众的“代言人”,为基层治理献言建策。裴爱辉说:“多替老百姓说说话,做点事,就是在为自己的国家说话做事,是真正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在努力。”
在丁字路口加装凸面镜,将右转弯车道更改为直行加右转车道,优化交通引导标识……这些细小而具体的建议,都是她主动与群众“唠家常”中“唠”出来的,是真正来源于百姓的“人民心声”。
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就是她记录民生议题的备忘录,字里行间都是她“千头万绪”的牵挂。8年来,裴爱辉提出的不少建议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翻看履职笔记本,她有一笔自己的“账”: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她全程参与,多次和承办部门沟通了解情况,办理到哪一步了,她都会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对办理中的各方建议和各种问题,她努力做到“心中有数”;哪里办理得还不到位,她都及时沟通解决,“不能让政府部门欠老百姓的账”。
人大代表和社区书记的“双重身份”让裴爱辉更用心地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社区居民一起建设家园的热情。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优势,裴爱辉在社区里组建起志愿者队伍,延长社区工作的“手臂”,让居民的心里话“有人说”“能解决”。“我们有环境整治队,社区生态环境改善了,居民打造优美社区的意愿得到满足;有治安巡逻队,大家一起做好禁燃禁放、文明祭扫、隐患排查等安全工作;有垃圾分类宣传队,每年一次入户定期和日常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垃圾分类更深入人心;我们还组建了一支理发服务队,每月开展义务理发,对特殊群体提供上门理发服务……”说起社区里的这些“手臂”,裴爱辉充满热情。在她看来,这些“手臂”既是居民意见的“传声筒”,也是解决民生需求的“主力军”,是社区更有凝聚力的有力例证。
对于如何更好地做好代表履职工作,裴爱辉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离不开她常年在基层工作的经验,也得益于她时刻坚持学习、向各方面交流“取经”。为了真正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她积极参与区人大、街工委组织的各项调研视察活动、各种培训活动、到兄弟社区参观交流,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裴爱辉作为人大代表履职的第8个年头。她说:“人大代表既是群众对我的信任,更是我肩上的责任。我不仅要继续关注群众的‘急难愁盼’,将基层治理和人大代表履职工作紧密结合,也要更加主动担当作为,在依法履职中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