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亚亮
预算联网监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要部署的具体举措,是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创新发展。2019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工作,持续推进联网监督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并及时总结在监督形式、监督理念、监督手段、数据挖掘等方面形成的经验。近年来,全国人大先后两次来京实地调研,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办、预算工委多次在全国人大工作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
在监督形式上,从过去通过听取政府部门情况报告、到有关部门和地方调研等方式转变到依托科技手段实现联网监督;在监督理念上,从被动监督转变为主动监督;在监督方法上,从静态时点监督转变为静态时点与动态实时监督相结合;在监督手段上,从简单数据查询转变为智能预警分析;在数据挖掘上,从单一时点比对转变到多维度关联研判。
2023年,新一届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人大联网监督工作,常委会主要领导实地调研,全面听取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工作汇报,从数据质量、应用场景、服务代表、综合分析、大数据技术、数据安全等6个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为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指明方向。
深耕责任田:推动联网监督平台升级
为更好履行新时代人大财经审查监督职能,财经办、预算工委根据市委六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常委会领导的工作要求,围绕技术架构、数据采集、安全策略、智能应用、系统功能等开展调研,积极将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向人大财经联网监督拓展。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十四五”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和使用发展规划建议》总体要求,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北京市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建设和使用发展中期规划建议(2023-2025年)》,以常委会办公厅名义印发。规划明确以“一个平台、两个机制、六大领域、六套支撑库”作为工作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即覆盖人大财经审查监督业务的全流程、各环节的联网监督平台;强化“两个机制”,即健全横向跨部门、纵向跨层级的数据信息采集机制和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六大领域”,即建设“预决算审查监督、经济工作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审计整改监督、财经政策”业务系统;建设“六套支撑库”,即建设符合财经监督场景的数据资源库、操作指引库、法规资料库、绩效指标库、预警监测库、分析报告库,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
为全面落实市委六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中期规划”的目标任务,我们于2023年7月正式启动“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平台”信息化项目申报工作,相继完成立项论证、财务评审、预算申报等程序,于2024年9月完成采购工作,建设周期为2024至2025年。截至目前,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完成平台底层架构和数据库建设,进入核心业务开发阶段,预计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实现主体功能运行。
耕耘新动能:全力推进财经联网监督平台建设和应用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要点中强调,要加强财经联网监督平台建设,优化业务系统功能,建立健全数据自动化在线传输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和能级,建立工作贯通协调机制,提高代表和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联网系统使用率,提升财经监督效能。为此,财经办、预算工委围绕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工作。
高质量建设“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平台”。在建设方案设计上,立足人大工作定位,通过需求调研和技术论证,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体现在平台底层架构、功能设计、资源整合、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等方方面面。在功能开发建设方面,开发满足不同主体需要的审查监督场景,强化系统对问题线索的自动捕捉功能,强化系统常态化和深入有效使用。在建设实施步骤方面,2024年12月底,完成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和试运行,支持2025年人代会计划预算审查工作;2025年8月底,根据全国人大提出“省级人大统筹指导市县级人大联网监督系统迭代升级”的要求,完成区级联网监督系统的建设和部署;2025年年底前,完成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平台的全面验收。
预决算审查监督系统。分为预算审查、预算执行监督、决算审查、重点监督等模块。一是将审查指引、预警规则、数据模型等嵌入不同应用场景,并以需求为导向,生成预算审查、预算执行、决算审查等分析报告,强化对预决算的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二是以预算项目为主线,实时跟踪预算批复、调整、执行、决算的全业务流程,为财经委员会听取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提供数据分析支撑。
经济工作监督系统。包括中长期规划、计划审查、经济运行、区域经济、专项监督等模块。一是归集整合经济社会数据资源,重点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城市科学化治理等方面,跟踪监督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核心指标的完成情况,对重点经济运行指标进行常态化监督和智能预警。二是定期汇集京津冀、直辖市的经济社会核心数据,综合展现区域发展指数变化趋势,实现经济、产业、科创、环保、民生等要素数据全景展现和智能分析。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系统。分为企业国有资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等模块,完整反映各类国有资产存量及趋势变化情况;通过健全国有资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分类型、分领域的国有资产分析模型,全面完整反映各类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效益等情况。
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系统。全景呈现全市及区级政府债务的总体规模、余额限额、政府债券发行和还本付息、项目及收支明细在内的债务数据信息,建立完善的债务分析模型,动态跟踪政府债券发行和还本付息情况,完善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预警指标,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审计整改监督系统。侧重实现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整改情况报告的数据化展现,对比分析历年审计查出问题及整改情况等信息,智能筛选“屡查屡有”问题情况,辅助选取跟踪监督的重点问题,强化对审查整改进度的跟踪监督。
财经政策系统。借助智能检索技术,实现财经政策法规标题、内容、文号、时间的全文模糊查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建立财经政策的智能分析模型,提供文本对比分析,为财经形势研判提供数据支撑。
为代表履行审查监督职责提供高效服务。依托大数据技术,整合预算项目文本及政策依据,集成项目执行、调整、结转、决算等数据,为人大代表依法开展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评价提供支撑。完善手机移动端应用,实时提供预算辅助审查、财经数据解读、历史数据比对、政策法规查阅、在线提交意见等服务,助力人大代表“指尖”履职。
强化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工作机制。截至目前,联网监督数据资源涵盖4万余套报表,6万多条项目信息,22大类近1亿个数据条目,6000余份政策法规文件。下一步,将根据全国人大预算工委近期出台“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基本业务规范和数据清单”的要求,组织编制“人大财经联网监督数据地方标准”,更新“财经联网监督数据信息报送目录”,构建层次分明、管用实用的数据采集标准,突出数据自动化在线传输,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和效率。
强化系统运行和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科学构建制度、管理、技术衔接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打造安全可靠的系统运行环境;强化数据接口识别、敏感信息识别、可视化监控等安全措施,健全系统用户分层分级授权管理机制,确保数据资源实现全生命周期有效保护。
统筹市区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建设和应用。按照“市级统建、集中开发,区级部署、分步实施”的思路,建设好区级人大联网监督系统;有针对性地加强区级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工作培训和业务指导,做实区级系统实施运维、数据挖掘、智能分析、成果应用等工作,在数据互联基础上实现业务应用相互访问。
持续开展数据资源挖掘和智能分析应用。在2025年部门初审中,我们集成部门预决算数据,开展综合性多维度数据分析,共编制教委等15个重点部门预决算数据分析报告,支持各专委会开展预算初审工作。下一步,将着眼于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引入数据挖掘算法、文本挖掘算法、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等大数据技术,深入开展数据挖掘、问题识别、智能搜索、形势预测等“算法”研究,有效发挥数据赋能作用,不断提高财经联网监督的“数字”力量和“智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