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4年 > 第12期 > 会议报道

增强监督实效 助力养犬管理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康伟

  养犬管理是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养犬需求逐步由功能型向情感型转变,养犬已经成为部分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情感寄托方式。从现行《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养犬管理规定)实施20余年来的情况看,虽然本市形势总体比较平稳,基本没有出现恶性涉犬事件,但多年来不拴犬链遛犬、不清理犬粪便、养犬扰民、违规养犬、犬伤人等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依然屡屡发生。同时,养犬管理规定涉及的群体意见对立比较尖锐,养犬群体希望放松对养犬的管控,比如对携犬只进入公共场所、重点区一户限养一只犬、大型犬标准等政策进行调整;而不养犬群体则对违法和不文明养犬行为深恶痛绝,希望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治违法和不文明养犬行为。因此这项执法检查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受到社会各方面和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监督工作计划,9月到11月,监察和司法办公室协助常委会对养犬管理规定实施情况开展了检查。

  执法检查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常委会党组“关于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要点”关于建立健全“查前预调研、查中抓重点、查后问实效”的全链条工作机制的有关要求,以“三个问题清单”为抓手,着力在改进执法检查工作模式、切实增强监督效能上下功夫,取得了积极成效。

  查前预调研摸清实际情况

  执法检查工作正式启动前,监察和司法办公室组织部分关注此项工作的代表,以“小型分散、四不两直”的形式,先后到顺义区裕龙小区、通州区临河里街道、朝阳区九龙社区以及合生汇,与派出所民警、社区干部群众以及宠物商店经营者等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当前法规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及时了解掌握市委“每月一题”文明养犬问题工作进展情况及相关要求,积极参加相关调度会,针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养犬扰民、违规养犬、犬伤人、无主犬等问题,以及第三方调查问卷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对照法规逐条研究,提出重点检查问题清单,为科学制定执法检查工作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查中抓重点认真把脉问诊

  执法检查组认真对照法规条文和预调研提出的重点检查问题清单,深入检视剖析问题根源,对规定中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养犬需求的条款开展“体检”,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完善养犬管理规定的意见建议。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采取集中和分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全方位了解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9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执法检查组第一次会议暨工作启动会,听取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和市疾控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关于贯彻实施养犬管理规定情况的报告,了解当前贯彻实施法规的困难和问题,征求对修改完善法规的意见建议。组织检查组成员深入宠物医院、犬只留检所、警犬训练基地等开展实地检查调研,了解“一站式”登记免疫、大型犬管理以及对伤人犬、无主犬、流浪犬的留检处置情况。在东城区、大兴区召开座谈会,听取区相关职能部门关于贯彻实施规定情况的报告,以及动物保护组织代表、物业企业代表、社区干部群众对养犬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各方面提出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围绕工作机制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基层养犬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养犬管理和服务还不够到位、涉犬法治宣传效果还不够显著等四个方面,提出发现问题清单,为起草好执法检查报告提供依据和参考。

  查后问实效推动解决问题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11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执法检查组第二次会议,研究执法检查报告。结合常委会审议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执法检查报告,开列整改问题清单,推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整改落实。执法检查组认为,北京市养犬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禁”到“限”,再到“限管结合”的过程。随着养犬群体不断扩大、诉求不断增多,养犬管理的社会背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尽管目前养犬管理形势总体比较平稳,但养犬行为不规范、各方关系不协调、执法力度不够大、养犬人与非养犬人的矛盾纠纷频发等问题长期存在,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来解决。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严格落实法规,健全完善养犬管理体系;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适应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理顺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深化法治宣传,强化依法文明养犬意识等四个方面,着力解决当前养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治理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同时,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本市养犬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梳理研究养犬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为修改法规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