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3年 > 第8期 > 研究与探索

关于做好新时代检察机关代表联络工作的若干思考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蓝向东

  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大工作,2021年10月,召开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同年11月,印发《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这在党的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都是第一次,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之后,北京市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工作部署印发意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发展阶段检察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提升检察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把做好代表联络工作作为落实“凡事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事”要求的重要内容,明确作为全市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共同的使命担当。结合近期组织开展全市检察机关代表联络工作,以及和各兄弟单位交流学习体会,我认为,做好新时代检察机关代表联络工作,需要重点把握好六方面内容。

  既要请进来接受监督,更要走出去联络代表

  “请进来”的优点在于展示总体形象最直接,提供信息最全面。检察机关发挥主场优势,以“菜单式+专题式+定制式”联络品牌建设为牵引,常态化邀请代表参加检察活动,积极主动向代表宣传阐释检察职能和检察理念,注重汇报首都检察工作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以理念变革指导实践发展取得的进步。如,2023年以来我们陆续邀请代表在“检察开放日”走进检察机关、参加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检察听证,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到市人民检察院座谈交流等,充分听取各领域代表意见建议,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走出去”的优点在于更大范围联系代表,也更容易找到合力推进工作的结合点。检察机关认真贯彻最高检相关工作部署,健全完善市、分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区院检察长直接联系全国人大代表、各级院对口联系市人大代表的“网格化”代表联络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干部开展“一对一”联络代表,真正把“一对一”登门走访当成一项日常习惯,以放心不下、时时牵挂的情怀开展工作。组织全市检察机关负责同志主动联系全国人大代表,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介绍北京市及全国检察工作总体情况。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雅频专程走访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律协等,共商检察高质量发展之策,充分汲取代表真知灼见。

  既要做好“规定动作”,更要创新“自选动作”

  做好“规定动作”,就要牢牢把握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宪法定位,深化落实向人大报告工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制度,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项调研等工作。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每年的监督工作计划和系列调研安排,开展好调研活动,确保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检察院专项报告工作圆满完成。坚持向代表赠阅《检察日报》《人民监督》等报刊,积极主动向代表通报检察机关重要工作理念和举措;建立办理代表意见建议答复解决事项台账,加强跟踪落实和答复反馈,提高办理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创新“自选动作”,就要充分利用市区两级人大开展的代表培训工作、代表对中心工作的视察、代表家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和机制,广泛开展代表联络和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工作。如,在代表对中轴线申遗工作开展视察的过程中,主动汇报检察公益诉讼工作;配合做好代表培训工作,建议在代表培训中开设检察业务相关课程,为代表更好地监督检察工作提供履职保障;配合开展好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依托代表家站、基层立法联系点,配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好检察系统的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万名代表下基层”活动,广泛汇民意、聚民智,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既要做好会前联络,更要做好日常联络

  “两会”历来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高质高效做好“两会”检察筹备工作和向人大报告检察工作,是在检察履职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实践,对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在首都检察工作领域落地落实意义重大。我们认识到打好上会联络“整体仗”是赢得代表信任与支持的重要基础,在会前组织开展好市“两会”前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组织检察人员列席市人大会前分团活动,广泛征求代表对检察工作及检察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积极做好意见建议的吸收转化和答复反馈工作。对代表们提出的疑问及时研究并做到“不过夜”逐一答复反馈,对所有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事无巨细一律进行书面回函,集中展现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监督的责任担当。

  同时我们也高度重视与代表的日常联络,强调抓好联络的计划性、精准性。如,为增强全市检察机关服务和联络人大代表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联络工作水平,我们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检察机关联络工作五年规划(2023-2027年)。为使代表全面深入了解、参与、监督、指导检察工作,每年编制接受外部监督活动计划,制作《参加北京市检察机关系列活动意向单》和《普法需求单》呈送给每一位市人大代表,代表可结合自身履职需求选择拟参加的活动、填写具体的普法需求,并随时通过电话、短信、网络、手机APP等方式反馈给市人民检察院,我们根据代表的反馈意见,精心筹备相关活动,为代表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优质服务。

  既要重视工作态度,更要把检察工作干好

  我们认为,对于在充分展示首都检察工作成效中自觉接受代表监督来讲,做好代表联络是关键,干好检察工作是前提。代表联络工作是代表了解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重要桥梁纽带。广大代表根植于人民、来自于人民,代表在广泛汇聚民情民意基础上形成的意见建议,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期盼。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注重强化组织领导,确立“办前联系、办中沟通、办后回访”的联络沟通机制,确保建议办理工作规范扎实,实现代表联络和检察履职相互促进,双向提升。2022年,我们结合办理多位市人大代表提出的综合整治“超市盗”案件多发问题的建议,坚持治罪与治理相结合,就完善商超自助结账防损机制等向市商务局发出综合治理检察建议及32条具体建议举措,以“超市盗”为专题参与北京卫视“向前一步”节目策划录制,助推溯源治理、系统施治,“超市盗”案件同比下降28.6%。在2023年市“两会”上,得到代表充分肯定。

  既要主动听取意见,更要主动服务代表履职活动

  我们注重通过人大代表了解社情民意,更注重为代表联系原选举单位、依法履职做好服务保障。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确立常态化联系街乡和人大代表工作制度,检察人员定期到街乡的代表之家、选民接待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开展联络工作;海淀区检察院开展“检察官走进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借助区人大在各街道设立“人大代表之家”的契机,以走进人大代表之家为纽带,进一步深化与街(乡)镇对口联系制度。我们通过常态化联系街乡和人大代表,广泛汇民意、聚民智,努力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贡献检察力量。

  既要提升联络人员素质能力,更要提高全体检察人员联络意识

  检察机关注重将人大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检察履职优势,在检察联络“一盘棋”中发挥积极效能。我认为检察人员的代表联络意识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接受代表依法监督。通过完善代表意见建议有接收、有记录、有研究、有反馈的工作机制,确保代表监督检察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接受代表批评,代表对检察工作提出批评意见的,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做好研究改进和答复处理;三是吸纳代表意见,我们要增强“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意识,树牢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始终坚持以严的基调推进自我革命,认真研究和吸纳代表研究,推动检察能力在革命性锻造中得到新的提升。

  与此同时,必须明确“联络工作”不等于“联络部门的工作”,需要全体检察人员树立检察一体化和检察联络“一盘棋”的意识。全体检察人员需要做到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在联络工作中树牢“名片”意识,加强自身言行管理,严守工作纪律。

  对每一名检察人员来说,联络工作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我们的执法行为、作风形象与联络工作效果密切相关,需要主动将联络工作融入业务、融于日常,内化于心,形成习惯自觉。比如,市人民检察院在举办公诉人业务竞赛活动时邀请代表担任比赛评委并对活动进行点评;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时邀请代表参与调查等,以借助代表智慧有效破解检察发展难题。

  代表联络是一项常干常新、久久为功的工作。我们需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深度融入检察实践,以人大监督助力破解首都检察发展难题,着力推进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意义重大,未来可期!

(作者系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