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 薛睿杰
走进大兴区瀛海镇瀛海家园二里社区,代表联络站红色宣传栏在花园绿丛中格外醒目。在区镇两级代表头像和职务信息下,“码上见人大代表,码上提意见建议”的字样引人关注,不时有遛弯居民驻足浏览。拿出手机扫描宣传栏里张贴的二维码,输入身份信息,就能选择代表并线上提交问题,就会得到家站的响应。相关界面还提供便于老年人使用的语音输入服务。
这样的“宣传栏”在瀛海镇各社区成为一道靓丽风景。而瀛海镇把家站工作“亮出来”的底气,就来自群众诉求“接得住”。立足镇人大工作直接联系群众特点,镇党委将人大工作从过去主要围绕政府工作开展监督,进一步扩大到推动解决群众诉求,建立健全“接诉能办”的家站工作支撑体系,推动“小家站”成为民主“大支点”和民生“增长点”。
镇人大主席张艳说,家站推动办好“群众办不成的事”,受到群众欢迎,代表也更加积极进站见群众。今年以来“月进站”活动中,75位区、镇人大代表参与率100%。
群众诉求“接得住”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覆盖建好家站,解决的是群众“找得到代表”问题,常态化用好家站,关键是要“办得好群众诉求”,才能让各级代表和群众愿意来家站。瀛海建立健全家站工作支撑体系,首先就加强镇人大自身建设,提高调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能力,推动提高群众诉求解决率、办好许多民生实事。
其中,“573路公交运营时间延长”就是镇里“上班族”津津乐道的一件民生实事。
随着地铁8号线南延至瀛海镇,14万居民出行更便捷。同时,许多早出晚归“上班族”发现,晚上乘坐8号线到达瀛海站,回家“最后一公里”的公交已结束一天的运营,让他们苦恼。去年初,居民向南海家园一里社区代表联络站反映相关问题。镇人大为避免相关诉求因为细节不完善而影响办理,并没有“接诉即转”,而是在反映问题前调研具体情况,补充必要材料,提供办理依据,明确问题办理必要性、可行性。
张艳说,我们制作线上调研问卷,既讲民生,也讲民主和科学,围绕“要不要延长、延长到几点”征求居民意见,到地铁公司查看乘客流量、论证问题解决方案。759名社区居民实名填写问卷。调研显示大多数希望公交从20:20延长到21:00以后。走访地铁公司也发现,20:00至21:00时段瀛海出站乘客约千人,大多数是下班居民。相关数据与群众诉求基本吻合,为诉求办理夯实工作基础。
经走访核实,镇人大首先把问题反映给镇人民政府办公会研究,发现镇没有公交线路调整权限后,又反映给镇里的区人大代表,通过代表提出建议方式,由区人大协调区交通局推动解决,在当年7月延长公交运营时间,还在今年1月根据居民需要优化线路。
如今573路运营时间不仅延长至21:30,还新增“亦庄实验中学”“南海幼儿园”等7个站点,把居住区和学校、医院、交通枢纽连接起来。从“服务端”发力满足上下班、上下学等出行需求,电动三轮车违法上路等现象随之也大为减少。张艳说,这件事办好,不仅居民交口称赞,给区交管局赠送锦旗,代表们回家进站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张艳说,过去一些代表不经常联系群众,就是担心回应不了群众民生诉求。张艳说,“如果代表听取的群众意见办不好,群众不愿意来家站,代表也不好意思进站”,“家站工作要活起来,就要让家站能‘接得住’群众诉求”,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家站“可知可感”。
张艳说,为了“接得住”群众诉求,在镇党委领导下,建立了“领导批办、会议研办、部门承办、人大督办”工作机制。与12345热线派单给政府相关部门或社区相比,家站反映问题范围更大,可反映给镇党委相关部门、镇人民政府,或通过区人大代表建议得到区人大关注指导,展现人大工作在推动解决民生难题方面独特优势作用。
当前,正值北方雨季时节,南海家园三里社区代表联络站反映,“一些露天新能源车充电设施老旧,有漏电风险。”考虑到最终还是社区层面排除隐患,也考虑安全工作专业性,镇党委将该问题同时派给镇党委分管社区相关部门和政府安全科。协调这项工作的镇人大工作办主任李熙哲介绍,两个部门着眼全镇出台了治理措施,未雨绸缪,主动治理,合力消除相关安全隐患,体现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的制度优势。
群众诉求“进得来”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是服务群众“第一线”。瀛海镇探索26个社区代表联络站站长由社区党委书记兼任,做好接待群众、服务代表、接诉即办工作同时,将群众难题及时反馈给镇人大推动解决,“家站吹哨、各方响应”,让家站作用更实、群众用得更好,服务型社区建设更有实效。
今年2月15日,南海家园一里社区代表联络站就把在社区层面没有能力解决的“社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难以满足群众需求”问题反馈到镇人大并转交政府。张艳说,16日,镇长就将相关问题批示给分管副镇长调研解决,统筹规划、电力、社区、物业等环节,到3月29日,社区14号楼南侧30个充电接口就完成施工、投入使用,满足了群众需求。
从推动治理校门口交通秩序,到推动小区增加被褥晾晒区域,再到推动完善镇卫生院转诊服务……通过“家站吹哨、各方报到”,越来越多基层没有能力解决的群众诉求得到了及时解决,以制度保障群众意见有人听、群众困难有人管。
瀛海“季回家”代表座谈,也是主动汇集群众诉求重要机制。“13个小区地下停车场环境脏乱差”“南海家园二里社区路面雨天积水”“南海家园民用水表转速不稳”“南海家园四里社区西侧林木存在火灾隐患”……每次“季回家”座谈会,都是民情民意“汇报会”。张艳说,通过家站协调推动,通过配备保洁人员、道路修补、更换5000多个水表、清除杂草等,相关问题都得到群众满意的解决结果。
在瀛海镇代表之家墙壁上,“2023年家站活动计划”赫然在目。镇人大根据镇党委、镇人民政府重点工作,制定年度学习、调研、座谈任务等28项,成为“月进站”活动重要内容。除了每月15日集中见选民、听民意、解民忧,瀛海结合政府重点工作组织代表调研、汇集民情民意、评议部门工作,“月进站”内容更加丰富,实效更加明显,服务群众初衷更加彰显。
今年5月就组织两次“进站”活动。围绕消防安全工作,17日组织部分代表对悦年华颐养中心的消防安全开展专项监督调研。26日还组织部分代表到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考察了接诉即办工作,到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林业站)考察了“林长制”工作,听取了镇人大、镇人民政府负责同志有关汇报,并对相关工作开展评议、反映民意、提出建议,夯实了相关工作民意基础。
李熙哲介绍,对接诉即办评议,代表们主要从精细办理诉求、开展主动治理、科技赋能提质等提出建议。“我们在积极研究将12345诉求引导到家站的可行性,推动形成解决群众诉求最大合力”。
家站工作“活起来”
随着“全覆盖建立家站”,家站工作已经成为乡镇人大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乡镇人代会闭会期间,如何“常态化用好家站”,让家站工作“活起来”,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服务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工作,瀛海还有许多思考探索。
今年4月,镇人大依托家站开展了“学习宣传我先行、履职尽责我担当”主题宣传月活动,打开家站之门,走到道路街头,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们拿着印有家站“二维码”的宣传折页,讲解人大制度和家站故事,一个个生动故事,成为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好的事例”。“有事找人大代表”“有意见到代表联络站反映”成为群众的“口碑”。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既是人大工作根本任务,也是家站工作重点工作。在主题活动月期间,邀请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代表们和多个政府部门为群众和路边商铺提供民法典、文明城市创建、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法治宣传,让群众深切感受到代表活动民生“温度”、政府“文明服务”的城市温度。还会同司法所,向医院、企业、学校、机关和社区的各个群体送去了兼具实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普法活动,使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从丰富“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活动内容,到完善“领导批办、会议研办、部门承办、人大督办”工作机制,到“宣传栏”“码上见”工作创新,再到“学习宣传月”等活动创新,使瀛海镇代表家站服务群众功能日益凸显,制度宣传站、民意反馈窗、群众连心桥作用得到生动诠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更加坚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载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也是瀛海等北京家站工作“亮出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