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锐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了“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9月21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绿地面积达到9.36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7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3平方米,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50个。林地面积约98.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4.8%。其中,二级国家公益林和市级公益林面积达1460.6万亩,丰富的林地资源为本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做好“四个坚持”,织密林下“经济带”
会议审议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始终把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由市园林绿化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和区政府协同的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完善政策、试点示范、打造特色等工作,推动本市林下经济稳步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发展政策。近年来颁布了《关于科学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通知》等文件,为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坚持试点示范,探索多种发展模式。本市已建成120个新型集体林场,开展了“森林+自然体验、+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蜂、+中药材”等试点示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综合效益提升。林下经济在改善林间环境,促进林分结构优化,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就地扬尘、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市林下经济年均总产值达3.8亿元,参与农户每年户均增收约1万元,带动1.23万人参与,促进农民实现家门口绿岗就业。坚持区域特色,鼓励差异化发展。平原区初步形成以林下种植养殖业为主,山区形成森林康养、露营为主,林下种植养殖业为辅的经济模式。
找准战略定位,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同时认为,市政府要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在守好生态安全底线、确保森林资源质量的前提下,充分适应超大城市群众健康休闲需求,合理有效利用新增森林资源,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共同富裕。
健全工作机制,科学利用资源。部分委员认为,发展林下经济是当务之急,要因地制宜,脚踏实地,驰而不息地抓,要与北京的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整体谋划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统筹推进林木资源保护利用的力度,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会议审议认为:要落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求,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利用的系统谋划和统筹管理,将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整体安排、一体部署,建立健全协调指导、绩效考评、监督管理、专家咨询等工作机制,以林下种植养殖业为依托,合理推动林下景观利用,让森林拥抱城市、让市民享受森林。要开展多种经营主体试点示范探索,综合研究利用好现有的政策,实现林地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打通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路径,推动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模式。利用好生态资源,加强分类指导,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化、精品化林下经济项目。建立生态影响监测机制,对林下经济区域开展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水质、土壤、空气等动态监测,确保科学管理和利用。
依据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措施。部分委员在审议中提出,一方面用足用好现有的相关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深入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产业项目用地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政策瓶颈。会议审议认为:做好发展林下经济与乡村振兴规划有机衔接,研究制定本市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意见,明确林下经济的发展目标、实施路径、支持保障等。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林下经济种植养殖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试点的配套设施用地实施细则,确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可操作、行得通。研究林下开展帐篷露营等经营行为的标准、路径、审批流程等,出台规范房车露营地等新业态的政策文件。建立森林管护资金合理增长机制,确保森林资源养护管理质量。加大农林普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相关补贴政策落地。鼓励和引导集体林场在完成养护任务的基础上,统筹自有财力调动市场积极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促进产业融合,推进“森林景观+”建设。部分委员认为,市政府要在做好林下经济样板或示范的基础上,发挥市场作用,引进市场主体,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会议审议认为:支持新型集体林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强化资源的整合联动和区域的协调统筹,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盘活利用好村庄闲置资源和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好集体建设用地,提升精细管理水平。为林下经济经营者搭建培训平台,帮助经营主体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特色样板。部分委员认为,学习国外类似森林栈道的一些经验,有利于创建可持续性的精品品牌和名片;要借鉴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村落的先进经验,引导大学生、退休人群等到乡里创业,或鼓励本身有工作保障的人群来“兼职创业”。用足用好现有的相关支持政策。推进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林下经济产品名牌。明确林下经济产品进入电商、社区便利店和商超的标准,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线上线下相结合,逐步畅通销售渠道。加大科技、人才支撑力度,发挥首都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多的优势,组织专家团队、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明确适宜种植养殖品类,对接优质种质资源,及时转化科研成果;引导大学生、退休人员等到乡里创业,支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