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2年 > 第3期 > 特别报道

数字赋能助力预算审查监督提质增效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北京市人大预算联网系统建设负责人就“北京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做法与成效”答问

  2021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习总书记对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要求,深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融合,全面升级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功能,紧紧围绕“联得上、用得好、可持续、有效果”的工作目标,实现数据采集全口径、报告展示可视化、资源集成智能化、功能应用一体化,全力支持代表依法履行预算审查监督职责,以科技赋能推动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

  围绕关注度较高的“北京市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做法与成效”相关问题,本刊特别采访了北京市人大预算联网系统建设负责人,该负责人就保障代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帮助代表理解具体数据、提升代表监督审查的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性等问题作了详细解答。

  本刊:系统就保障代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了哪些数据支撑?

  答:通过扩展数据范围,保障代表“看得全”。横向实现了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各类业务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指标的无缝衔接、有机统一,数据采集横向到市级部门,纵向到区、街、乡,涵盖跨越5年3万余套报表、采集了5.5万个项目、汇总了22大类3000余万条数据、集中了3000余份财经政策和报告,强化模糊字段查询功能,采取智慧城市地理展示,实现“一站式”检索和阅览,为全口径、大纵深、宽领域的预算监督奠定坚实的数据支撑。

  聚焦中央及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扣民生办实事、折子工程、重大投资、重点项目、重要政策,加强多渠道采集财政经济指标数据,通过图表形式展现总量、趋势、增减、结构变化,强化对全市财政经济运行的监督,实时分析财政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围绕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以项目库为核心的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机制,突出预算项目文本、政策依据、绩效目标、项目执行、费用明细等要素信息的集成,突出对项目编制合规性、执行规范性、支出绩效性的研判。

  健全全市及各区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算报告、决算报告、审计报告、月度执行分析报告以及预决算报表的定期采集机制,通过设置预警参数、规则、标准,自动生成预算执行、决算指标预警结果清单;采取智慧城市地理展示的形式,分层级、全口径展现全市及各区经济社会基础信息,便于比对分析。

  本刊:系统就帮助代表理解具体数据,提供了哪些支持工具?

  答:通过开发数据模型,支持代表“读得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与人大预算监督研究基地(中央财经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合作,选取“四本预算、支出科目、部门预算、三公经费、国有资产、自然资源、财源税收”等领域,开发16个数据分析模型,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一键生成专项分析报告”,图文并茂展现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趋势变化和结构分布,辅助人大代表了解预算编制规律和特点,实时掌握“钱袋子”的运行情况。

  以“三公经费”数据分析模型为切入口,通过对近几年市级“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决算数据开展数据分析,整体反映经费的趋势和结构变化,并生成相对应的分析报告,图文并茂分析市级“三公经费”情况。代表、委员可通过选择年度、部门类型,自动生成“三公经费”图表,可查看某一部门“三公经费”情况,也可查看2022年全市“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明细内容。

  本刊:系统就提升代表监督审查的科学性,完善了哪些系统功能?

  答:通过强化分析功能,帮助代表“审得细”。围绕“年审+季审”预算审查机制,聚焦“四问该不该”(即“钱该不该花”“该不该政府花”“该不该花这么多”“该不该当下花”),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在方式、方法、效率、效果上的根本转变,为全口径、大纵深、宽领域的预算监督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撑。

  推动预算审查更加科学规范,在资金范围上,系统实现一般公共、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险基金“四本”预算资金的全口径;在部门数量上,系统覆盖了全市200余家一级预算部门及下属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上,强化绩效目标比对功能,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既关注“钱是怎样花的”,又关注“钱怎样花得更好”;在审查领域上,向人大代表提供部门预算的申报项目、编制依据、绩效目标、执行周期、明细预算、政府采购、购买服务、支出进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专业性,在预算初审和支出项目事前评估工作中,科学评判预算项目的经济性和绩效性,促进预算编制“事”“钱”“效”相统一。

  强化对预算初审的服务保障,完善查询、分析、比对功能,适时更新数据,方便各专委会和代表实时查询项目文本、绩效目标及执行进度;开展大数据分析,从支出进度、支出政策、定额标准等维度反映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在2022年部门预算初审中,将专委会培训、部署、初审、论证预算草案的节点与对口部门预算申报、编制、审核的时点相衔接,将代表参与事前评估与专委会审查相衔接,将专委会审议意见、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相衔接,各专委会对40家市级部门开展预算审查,涉及资金1321亿元,对94类项目提出建议,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20个项目中止申报、22个项目压缩规模,调减申报预算10.8亿元。

  本刊:系统就提升代表监督审查的有效性,提供了哪些服务保障?

  答:通过搭建场景平台,支撑代表“审得好”。为保障市人代会预算审查顺利进行,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专门开发了预算审查专门页面,为各位代表提供手机APP和PC端两套系统支撑。同时,在人代会现场布置预算联网监督查询区,在大会现场布置联网监督查询区,为代表提供PC端、手机APP、移动PAD等多种查询服务。会议期间,系统通过手机APP端访问达1602人次,访问人数为374人;通过PC端现场查询达600余人次,使用人数为334人,代表使用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提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新功能也引起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电视台分别在“早间新闻”“两会传真”予以视频报道;新京报以“加强预算审查监督今年人代会有新变化”为题进行视频直播;北京日报刊登“数字化改革助推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再升级”的报道,北京青年报头版以“预算监督系统升级”为题进行报道。市委、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亲临现场视察,予以高度肯定。

  大会期间,首次应用代表手机提交意见建议的智能化模块,提升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即时性、便捷性,代表所提出绩效评价、养老服务、义务教育、环境整治等20余条意见和建议,均通过系统实现提交、分办、答复、反馈、统计、分析“流程化”服务,实现“接问即答”。在满足代表需求的同时,人大预算工作机构同步对代表意见建议开展行统计和分析,梳理代表关注重点,提供给政府相关部门。

  积极探索智能化服务,嵌入人机互动功能,提前预置数百道与预算审查密切相关的知识问答,以“四问该不该”为主线,采用智能机器人的形式,与代表形成互动,系统可根据代表提问,实时回答关于预算收支、政府债务、转移支付、财经政策、绩效评价等政策内容。

  本刊:系统就提升代表履行监督职责的全面性,完善了哪些功能模块?

  答:系统增设了国资模块,拓宽代表“关注面”。牢牢把握全口径国有资产监督的重点,首次将我市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纳入人大联网监督范围,开发全口径国有资产数据库,充实全市及各区国有资产、自然资源的数据资源,全面展现土地、矿产、森林、水等自然资源的保有规模及地域分布,促进国有资产公开透明,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全面、有效履行国有资产监督职责。

  明确国有资产数据采集范围、时间频率、指标要素,采集整理历年来国有资产报表及基础数据,以图形、图表的形式,反映我市国有企业数量、行业分布、利润和负债等基本情况。根据政府部门提交的国资报告,持续加强对行政事业、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数据资源口径、类别、标准等的研究,逐步完善国资模块的页面功能,探索实现国资数据分析、预警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