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以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促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6月22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立法。提出要制定好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落实预算监督“四问该不该”,确保代表参与有抓手、审查有重点、监督有实效。围绕审议好2021年决算报告等,今年以来坚持以“四问该不该”为切入点,将预算监督延伸和“嵌入”到各项立法和监督审议中,报告审议质量和预决算监督实效更加凸显。比如,上半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执法检查中,把名城保护的资金安排使用作为检查重点,推动政府优化支出结构和提升保护力度。还召开了“资金审查监督座谈会”,就18.8亿保护资金“该不该花、该不该政府花、该不该花这么多、该不该当前花”开展论证,让非财经领域代表乃至广大群众能够充分发表意见,真正解决了过去各类预决算报表“看不懂、看不完”问题,助力代表有效参与预决算监督。
坚持“小切口”立法,以高质量立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城市更新立法和节水立法是以法治方式贯彻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重要举措。大家表示,城市更新立法要聚焦权利保障、可持续发展、资金使用等“小切口”,建立利益受损群体多元协商与补偿机制、各类小区公维基金补建补充机制,以及支出预算和支出政策监管机制,确保同类项目同类标准。节水立法要重视“水的问题在岸上”的“小切口”,山水林田湖草沙岸一体保护,恢复与保护河湖岸线原生态环境,减少人工绿化带来的人为灌溉问题。宣传“亲水”不等于“下水”和“野钓”,树立敬水、惜水、护水新风尚。
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草案,大家希望加强与社区建设统筹,围绕水电气热和交通、治安、网络安全建立永久性宣传栏或设施;加强与托育、托老、托管与家庭教育结合,将社区相关设施打造为文化宣传阵地;加强与讲好中国故事统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实践故事纳入文化宣传内容。
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要聚焦土壤污染新风险“小切口”,动态梳理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清单,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等回收力度。就“公众参与”小切口,大家建议每年公开正面与反面案例,以案示警。借鉴延庆冬奥村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地形地貌植被等做法,以首善标准共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专题询问有成效,做好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下半篇”文章。推动超标电动自行车基本“清零”、消除1。7万个安全管理隐患、深挖快递外卖骑手违法背后的企业管理问题……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交出“上半篇”精彩答卷。专题询问做好“下半篇”文章,推动政府在年底前实现居住小区基本覆盖要求;试行快递外卖专用牌照和专业管理机制,填补管理空白;打通公交“微循环”,优化交通工具结构,更好满足居民上班通勤和生活需要。(薛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