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综述
文/薛睿杰
5月25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九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主持会议,副主任杜飞进、庞丽娟、李颖津、张清、侯君舒,秘书长刘云广出席会议。副市长杨晋柏,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市监察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的重要致辞精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相关部署要求。
会议表决通过4项法规、1项决定和1项决议,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即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住房租赁条例、安全生产条例(修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监督条例、关于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关于批准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表决通过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金融法院分别提请的任免议案,表决通过关于接受王红辞去副市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会议审议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草案)、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修订草案)等3项法规,审议了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书面报告。
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
会议审议通过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条例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轴线申遗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部署要求,突出中轴线及其环境整体保护,为传承好历史文脉,做到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提供制度遵循,是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标志性成果。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主任王荣梅介绍,“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规定,遗产申报地需要颁布实施遗产保护的地方专项法规。随着条例出台,中轴线申遗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条例在地方立法中首次将“遗产构成要素”“遗产环境构成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作为保护对象,对于保障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刘玉芳表示,条例特别重视中轴线保护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要求按照相关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遗产保护共治、成果共享。
“两区建设”再添法治动能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在市委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加快“两区”建设相关立法,去年11月出台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并在此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决定。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王荣梅介绍,优化服务业开放发展的要素供给,形成与国际接轨制度创新体系,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综合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决定支持和促进示范区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为促进首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办二级巡视员鲁胜利表示,“一条例一决定”统筹开放和安全,深化制度创新和政策联动,形成叠加效应,促进了“两区”建设提质增效,是法治引领和推动改革的生动实践。
推动“租购并举”制度落地见效
会议审议通过住房租赁条例,将于9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有关要求,在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方面提出可操作性强制度措施,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自建或者联营、入股等方式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运营租赁住房。
条例坚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服务与管理并重,将住房租赁活动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推进数据共享,搭建监管平台,建立市区统筹、街乡负责、条块结合、居村协助的治理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甲醛房”“黑中介”等市场乱象,对保障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意义重大。比如,从严治理损害群众健康的“甲醛房”问题,明确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标准的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加重处罚。
让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会议审议通过安全生产条例(修订),将于8月1日起施行。王荣梅介绍,这是继2011年、2016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新兴行业、新兴领域安全风险,第三次修订条例,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立法理念。条例把电动车集中充电场所,以及室内体验、竞技类新业态等纳入监管范围,要求其生产经营单位配备应急照明设施、消防器材,安装必要的安全监控系统,并确保完好有效。条例推动危险化学品集中管理体系建设,鼓励生产经营单位通过本市危险化学品信息平台开展危险化学品交易活动,实现危险化学品全过程可追溯。条例要求街乡层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日常巡查,督促整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条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明确单位、个人有权通过12345、12350热线等途径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市人大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丛骆骆表示,伴随城市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大量涌现、持续壮大,需要防范新兴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认不清、想不全、管不到”问题。要真正发挥条例对本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引领作用,打牢安全生产法治基础,促进首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计划审查监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会议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监督条例,将于7月1日起实施。这是本市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监督方面立法,适用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审查、计划执行情况监督、计划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等活动,对于更加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计划监督中重要作用,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地履行计划监督职责,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张伯旭表示,立法坚持问题导向,健全计划审查监督制度,增强计划审查监督实效。围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明确“开展计划的编制、审查、监督工作,均应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对听取代表意见建议、邀请和组织代表参加计划初步审查、计划执行情况监督、计划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等活动,分别作出具体规定。此外,根据常务委员会工作安排,可以组织代表对部分拟纳入下年度市政府投资计划初步安排的新开工项目进行专题调研。下一步,还将完善财政经济综合监督平台,为代表依法参加计划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立法突出北京特色
会议审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草案。市司法局局长崔杨在立法说明中说,“将通过立法推动本市公共文化服务突出北京特色,充分利用首都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京味文化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供给。”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在推动奥运体育场馆利用基础上,将北京奥运精神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刘玉芳在相关建议中说,北京是对外展示中华文化首要窗口,应当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挥中华文化展示交流功能。建议利用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展赛事等平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网格化管理
会议审议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崔杨介绍说,立法从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高度,从严设定监管标准,对土壤污染防治实行全过程管控。在上位法明确环保部门综合监管职责基础上,细化规自、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职责,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街乡网格化管理。在上位法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原则基础上,增加安全利用原则。固化本市特有土地筛查制度,强调筛查结果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中的运用。补充细化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污染防治措施。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土壤污染隐蔽性强,治理难度大,成本高。要加快建立综合+专项+基层监测网络,督促网格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位。要将土壤污染防控要求落实到每个地块,便于公众参与监督。关注再生水、污泥和厨余垃圾不当使用造成的土壤污染。对食用农产品产地施用污泥、厨余垃圾等违法行为处罚设定。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张力兵认为,草案设定制度多、涉及部门广、责任要求阎,应当及时制定配套文件,落实部门沟通协同机制,为条例落实创造条件。
议事规则修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现行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制定于1988年5月,实施30多年来有效保障常委会依法行使法定职责。此次修订全面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市委六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完善人大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议事制度,规范议案提出、审议表决等程序,进一步提高议事质效。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崔新建介绍说,条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新增一章“公布”,明确“公开事项清单”,包括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法规解释,立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计划、监督计划、代表工作计划,听取审议的报告以及审议意见、有关机关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等等。
完成7件法规案办理工作
今年1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144件。97代表人次提出了7件法规案,涉及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审计监督、老旧小区更新、非机动车管理、物业管理、促进终身学习等7个方面的立法工作。会后,市人大监察和内务司法委、财经委、教科文卫委、城建环保委、农村委围绕相关议案办理,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题座谈,广泛听取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意见,邀请相关代表参与调研,经过近5个月深入论证,分别形成提交会议的审议结果报告。建议根据上位法和本市实际,将非机动车管理、审计、终审学习促进等纳入新一版五年立法规划。适时开展物业管理条例个别条款修订。在乡村振兴等立法中吸纳涉农法规案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在总结讲话中说,当前本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正处于吃劲的关键阶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头等重要的任务。常委会组成人员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首都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上来,带头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自觉服从属地管理、社区管理,力所能及地参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人大代表的应有担当和模范作为,为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对表决通过的各项地方性法规和决定,要做好宣传普及,加紧完善配套制度,推动全面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