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1年 > 第11期 > 特别关注

“我”眼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和我国人民民主实践,深入阐述我们党关于民主的基本观点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北京市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广大市民群众中产生热烈共鸣。在大家看来,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焕发勃勃生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筑牢坚实民主基石,体现在超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各个方面。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展现了城市治理新活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南路东社区党支部书记、代表联络站站长孙爱琴,西社区党支部书记、代表联络站站长周智卓对此深有感触。

  今年国庆以后,孙爱琴和周智卓所在东社区和西社区相继启用大件垃圾存放点、电动车充电棚、新能源车充电桩,解决了大件垃圾处理难、飞线充电等基层治理“难啃的硬骨头”,社区安全性和宜居性提升,居民们心里乐开花、脸上笑容更多了。

  “如果放在以前,我们老旧小区很难办到这些涉及部门多、资金多的事。即便有心有力,也缺乏法律政策依据。居民经常拨打12345热线反映问题,我们也着急。”在孙爱琴和周智卓眼中,变化来自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首都的生动实践。

  2019年开始,北京市“家”“站”有了一项新功能,协助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征求民意。当年8月,结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制定,首次通过代表联络站听取意见。东社区和西社区代表联络站随即将相关难题反馈到两项立法中,得到重视。孙爱琴说,“随着立法及石景山区人民政府配套文件出台,设施建设各方权责得到明确,相关工作取得进展。物业加快建设分类点、充电棚,区里也统筹推动了小区电力改造和充电桩建设。”

  回顾治理难题破解之路,周智卓深有感触地说,“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切实解决了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几年来通过代表联络站听民意民情的还有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反食品浪费规定、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等,越来越多基层治理难题在法治方案中得到有效解决。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了群众民主参与的权利,展现了共建共享新气象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国家决策的参与者,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魅力所在。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居民刘世兰和街坊们对此有亲身体会。

  眼看街道最大的菜市场在拆违中即将关闭,买菜购物怎么办?拆违腾出的空地会不会被建筑垃圾占据?刘世兰和街坊们曾经有不少担心。得益于北京市加强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站里随时有代表听取居民意见,街道通过17个社区代表联络站源源不断收集办理居民诉求,拆违不仅没给居民带来不便,还成为提升宜居水平的契机。刘世兰和街坊们提出的设立便民蔬菜点、利用空地规划停车绿化用地等建议得到实现,居民生活更加方便,拍手称快。

  “站里随时有人,说困难不用担心部门不对口,提建议不用担心没人管,居民充分反映所思所盼所愿,政府积极依法办理”,刘世兰说,“在我眼中,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而在八宝山街道人大工作者马晓东眼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能够让群众智慧体现在基层治理,还能体现在重大决策中”。马晓东说,“立法决策中很多富有创见的主意都是群众首先提出来的。记得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时,街道群众就参考石景山区开展的过期药品回收工作,将过期药品分类纳入立法,以及厨余垃圾分类区分居民和非居民设定责任等提出建议,并通过代表联络站反馈到立法中,后来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无论是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通过代表联络站听取26万名群众立法建议,反食品浪费规定150万人线上填写调查问卷、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一轮征求意见就有7500多条,还是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全民健身迎冬奥工作时研究吸纳12345热线记录的1万多条群众诉求,……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群众的金点子正在源源不断进入国家机关各项工作中,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在我眼中,随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完善,群众智慧和群众力量将更好体现在城市治理各方面”,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人大工作者陈雅雯说,“今年9月出台的《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明确围绕辖区内诉求反映集中的问题,街道应组织辖区内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运用民主协商机制,推动主动治理。我认为,这就是对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一个完善”。条例实施后,苹果园街道积极组织开展议事协商,根据居民提出的从服务端发力等建议,推动解决了12345热线反映集中的移动信号弱、停车秩序差问题,建起了老年餐桌。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了代表主体作用的发挥,展现了人大工作新成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在实践中,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各级人大切实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了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北方工业大学法律系学生王紫扬和市委党校学员王亚杰深有体会。

  2020年10月,王紫扬成为石景山区首批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助理”,协助代表服务居民,还参与了古城街道南路西社区、老山街道东里北社区补选工作。经过一年的实践经历,见证了一个个民生问题的解决,一次次立法征求意见,王紫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特点的理解从课堂拓展到实践过程中。“在我眼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不仅是民主选举,还解决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途径问题。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也彰显了独特优势。”

  期间,代表补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两个社区选民人数多、工作忙,但是选举那天大家都来参加投票,两个社区参选率均超过95%,代表得票率均超过98%”,充分显示对代表工作和人大工作的肯定。王紫扬对此并不感到意外,“站里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家里家外、房前屋后问题。群众家里难事都是站里大事,群众也就把站里的事看作自己的事”。

  近年来,市委党校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在石景山区建立了教学基地,让来自全市各级国家机关干部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王亚杰跟随党校干部培训班,考察了老山街道的代表联络站工作情况,并与区、街道人大工作者张艳、张颖辉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实践新成果。

  尽管学员来自各个领域,所在单位有许多征求民意渠道,但是在王亚杰和同学们看来,代表联络站在群众家门口听意见,保证了群众所思所盼所愿进入街道、区和市里有关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民意来源渠道。大家在发言中纷纷表示,“在工作中要更加重视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渠道了解民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经过到站里走访,王亚杰和同学们对各级人大代表默默付出,改善民生的贡献深有感触,由衷地表示,各级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工作。

  此次考察让王亚杰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新的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渠道和最高实现形式。而且在我看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活力。”让王亚杰产生这个体会的是,今年石景山区人大常委会借鉴市人大常委会相关经验,开始通过代表联络站全面征求群众对为民办实事、物业管理、老旧小区改造、居家养老等监督议题的意见建议,让群众智慧成为加强区人大工作、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王亚杰感慨,“北京市各级人大切实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2019年以来全市340个街乡镇的3278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落地落图,已经成为1.5万名四级人大代表和2000万市民群众常态化联系的重要平台、成为各级人大汇集民意民智和基层治理经验的重要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首都实践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