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人大代表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引导城市发展要素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北京晚报 日期:2021-03-10

  原标题:人大代表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引导城市发展要素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词,也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陈军建议,引导城市要素下乡集聚,助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另外,投身农村发展的孙斌代表和张近东代表都建议,要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陈军代表

  促进外来发展要素与乡村优势资源结合

  “我们要想方设法借东风、引外力、注活水,促进外来发展要素更好进入乡村并与当地优势资源充分结合,将农村资源资产转化为发展动力,引导城市要素下乡集聚,助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陈军说,由于体制机制障碍,外来发展要素在农村集聚的渠道还不够畅通,让农村“有资源、缺要素”。比如城乡二元体制和行政区划分割影响了农村要素的进一步集聚,层级式城乡管理关系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资源要素长期向城市“集聚”或“集中”,中心城的“大饼”越摊越大,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要素越显拮据。土地制度改革系统性不强也导致要素供需结构失衡,农村现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限制了要素下乡集聚,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集聚缺乏体制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撑,农村留不住人才的问题愈发突出。

  陈军建议,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制度藩篱和行政区划分割,深化城乡发展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促进农村要素集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应转变重城轻乡的思想观念,健全推动农村要素集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化户籍、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为城市发展要素进入农村、参与发展和乡村振兴创造更加开放的制度政策环境。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引导其他城市要素下乡集聚。地方政府应制定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细则,督导各地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多元化利用,加快释放农村土地改革红利,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利用政策。

  陈军还建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使外来要素在农村“待得住”,充分发挥政策和机制组合效应,引导各类要素向农村集聚。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帮助农村地区引入新技术、新业态,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

  孙斌代表

  加快数字赋能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56岁的黑龙江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孙斌,来自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他是数字经济的拥抱者,近年来通过网络销售“孙斌大米”,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

  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孙斌表示,数字化赋能很重要,首先是要利用数字技术为黑土地赋能。“东北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孙斌说,未来改良黑土地的方向,是将其升级为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化,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科技的支撑。他建议,国家可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用数字技术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第二个数字赋能,是落地数字化物流。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和仓储设施的数字化建设,搭建数字化的仓配体系,让农产品能从产地快速直达城市餐桌。

  张近东代表

  助力乡村小微零售商转型升级

  因电商下沉而接触到农村市场的江苏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今年带上会的也是一份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张近东说,现阶段,在我国广袤的乡村下沉市场,小卖部仍是零售的主要载体。“释放农村消费活力,最为便捷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农村零售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助力乡村小微零售商转型升级。”

  张近东建议,政府出台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有经验的大型实体零售企业下沉到乡村,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从人、货、场所等方面帮助小微零售商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升级,并可为经营者提供培训,让他们能快速掌握成熟的实体零售运营范式。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零售市场的监管,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恶意补贴的处罚、限制力度,保护农村消费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孙颖 赵莹莹)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
主办:

北京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承办:

首都之窗运行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