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北京要闻

已建成万亩森林湿地29处、千亩以上森林湿地250处 本市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基础坚实

日期:2021-10-14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原标题:已建成万亩森林湿地29处、千亩以上森林湿地250处 本市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基础坚实

  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宣布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记者了解到,通过70多年的持续绿化美化,首都北京已积累了厚实的生态家底。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千亩以上绿色板块250处、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29处,为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森林湿地群环绕北京

  正是秋季造林时节,昌平牛蹄岭的浅山上正开展生态修复。这里的林地曾因石材开采而毁坏,如今重新栽种白皮松、油松,重建绿化本底,并补植彩叶和春花植物。这片新绿将融入一望无际的十三陵林场,成为拱卫京北的绿色森林板块。

  2012年至今,本市接连启动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大大优化了北京的生态格局。尤其在大兴、朝阳、昌平、通州、海淀、丰台等区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批发市场、违建大院、小工厂等,纷纷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中,变作了城市“留白增绿”的新空间。

  高楼华宇和森林湿地交织,尽显大都市的生态之美。如今,全市已建成万亩以上森林湿地29处、千亩以上森林湿地250处。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冬奥会场馆周边等重点区域,都构筑起了蓝绿交织的生态底色。奥北、南苑、黄村等地,今年还开建了大尺度森林。

  珍稀动植物频频现身

  “从前造林,我们更多的是要满足人的需要,如防噪、降尘。现在不同了,在大刀阔斧造林的同时,也要惦记着动植物的需求。”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金增说。在大尺度的森林湿地板块的连接上,要建设生态廊道,为小动物们开辟迁徙通道,让它们可以自由地觅食、穿梭和繁衍。在新造林的树种选择上,多栽种能够为鸟儿等野生动物提供食物的品种,如山楂、海棠、桑葚等,以及为蜜蜂等昆虫提供食物的蜜源植物。

  上周,一只中华秋沙鸭飞临温榆河公园,它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球数量不足5000只,对栖息地极为挑剔。监测显示,落成仅一年的温榆河公园目前至少有210种鸟类和136种昆虫。

  不仅是温榆河公园,城市绿心、奥北公园以及不少造林地块,都为野生动植物营造近自然的生存环境。目前,全市共营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295处,其中小微湿地491处,本杰士堆2200处,人工鸟巢5027个,昆虫旅馆1338处,配植食源蜜源植物44万余株。

  有吃有喝,昆虫鸟兽纷纷重回森林,和人类共享好生态。市园林绿化局数据显示,全市陆生野生动物达596种,震旦鸦雀、小菊头蝠、香鼬等为首次记录,消失近80年的栗斑腹鹀重新回到了京郊。

  珍稀植物也频频现身。据统计,全市维管束植物达2088种,包括国家及北京市重点保护植物80种。“近几年,光是密云就发现了北京无喙兰、北方鸟巢兰、铁木种群等珍稀、濒危植物。今年秋天,还首次发现了尖帽草。”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博士沐先运说,新物种的不断涌现,丰富了北京地区的植物区系资料,也是整个地区生态环境变好的标志。

  副中心拟建国家级植物园

  市民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今年十一期间,北京植物园举办的菊花展引得游客纷至沓来。除了赏菊外,热带展览馆内的珍稀濒危植物展也成了游客赏花的热门区域。无论是温室三大旗舰植物千岁兰、巨魔芋、海椰子,还是国内特有珍稀植物篦子三尖杉、香果树、杜鹃红山茶等都让广大游客眼界大开。

  不仅有北京植物园,本市还有北京花卉大观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等专业的植物园区,为市民提供了绝佳的植物科普场所。在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期间还将建设一座国家级植物园,规划面积约360公顷。

  遍布全市16区的园艺驿站,则是市民家门口的“微型植物园”,不仅有花有草,还有形式丰富的园艺课程。位于西城区双秀公园的园艺驿站就是典型的一处。驿站约200平方米,展陈的花卉品种随季节转换,既有罕见品种的蝴蝶兰,也有家常的吊兰盆栽、蕨类和多肉植物。什么品种什么习性,怎么养活,介绍牌上都有交代。十一期间,驿站面向周边居民推出了插花、多肉知识讲解、永生花制作等多种园艺课程,提前好几天,名额就被一抢而空。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联络处副处长孟繁博介绍,像这样的驿站本市三年来共建设了98处。

  伴随着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启动,北京市民未来将有更多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场所,野生动物植物栖息地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北京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道路上,将更进一步。(朱松梅)